中國境內與境外的「瑤族」 祖源傳說與民族節慶
 
  根據1983年由中國官方編寫的《瑤族簡史》(以下簡稱《簡史》)  所述,「瑤族的名稱由來,史籍記載各異」(頁10),由此顯見不僅「瑤族」一詞究竟指涉為何是個值得探究的歷史問題,而根據「瑤族」這一民族單位所建立的「歷史」,更無法單純將之視為一個固定與連續的真實。因此《簡史》所代表的是社會主義現代中國對於「瑤族」的一種歷史觀點,「瑤族」也據此展現其在現代國家中的特定文化面貌。


  《簡史》中述及:
在南北朝以前,瑤族先民和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被統稱為「蠻」。…隋唐時期的一些文獻,開始出現用「徭役」的「徭」字來稱瑤族。元代以後,…「徭」字被改成犬旁,出現了「猺」、「蠻猺」的侮辱性稱謂。明清兩代直到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然沿用著。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去掉帶有污辱性的「猺」字,改用「徭」。解放後又改用「瑤」字,統稱瑤族(頁10-1)。

  而關於瑤族來源問題,「因其歷史悠久、史料缺乏,尚難定論」,「但多數人認為瑤族源於『長沙、武陵蠻』或『五溪蠻』,原始居地在長沙、武陵兩郡,即湖南的湘江、資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區」(頁12)。


  不論是蠻、徭、猺或瑤,不同歷史時期的「瑤」都曾發起對抗封建勢力的反抗鬥爭活動,是「一個受壓迫最深而又最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頁7)。翻開《簡史》與《瑤族史》按照歷史階段所編寫的目錄,可以發現,從兩漢時代的武陵蠻開始,便有所謂的反抗活動,一直到一九三三年桂北的瑤民起義為止,歷代皆有瑤民起義的歷史記載。其中又以明代的廣西大藤峽和廣東羅旁地區的瑤民起義,規模最大、歷時最長,「不僅是瑤族人民反抗鬥爭史上的空前壯舉,就是在我國各民族人民鬥爭史上也是少有的」(同上:53-61,吳永章 1993:427-39)。


  這樣的歷史也間接建構出「瑤族」在1949年後至改革開放時期,在中國56個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中,其獨特的民族形象與歷史特色。
 
 
《瑤族簡史》一書,是根據一九六四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編寫的《瑤族簡史簡志合編》一書進行改寫而成的(瑤族簡史編寫組1983:132)。
 
中國境內與境外的「瑤族」 祖源傳說與民族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