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族?

“民族”的形成與發展,當代的族群理論逐漸拋棄客觀性文化特徵在民族體界限上所扮的文化角色,強調民族行成的主觀與生態因素。在中國,為四裔及轄內的少數修史是兩千年來的正史傳統之一,民族誌與民族史一直是中國史家所關心的問題。但是,”民族”的定義一直不為史家所重視。近四十年來由於馬列主義民族理論之爭,以及民族識別工作中所遭遇的問題,這個問題才漸被討論。
 
專書
 Fredrik Barth
1969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Charles Keyes
 1981 Ethnic Change(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論文
王明珂 1994 〈什麼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本第4分:989-1027
 
牙含章 1979  〈建國以來民族理論戰線的一場論戰,《民族研究》23-8
 
王明甫 1983 民族:”辨〉,《民族研究》61-23
 
 S. A. Arutiunov & Yu. V. Bromley
1978 “Problems of Ethnicity in Soviet Ethnographic Studies,” in Perspectives on Ethnicity  (Paris: Mouton Publisher).
 
 Yu. Bromley
1974 “The Term Ethnos and Its Definition,”Soviet Ethno and Anthropology Today, (Paris: Mouton Publishers).
 
 Nathen Glazer & Daniel P. Moynihan,
1975 “Introduction,” in Ethnicity: Theory and Experience(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uty Press).
 
 Raoul Naroll
1964 “On ethnic unit classificati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5:4:283-291
 
Michael Moerman
1965 “Ethnic identification in a complex civilization: Who are the Lue?” i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67:1215-1218.
 
Wsevolod W. Isajiw
1974 “Definition of Ethnicity,” Ethnicity 1:115.
 
華夏、漢人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形成過程

 過去中國歷史學者常報持著「華夏起源一元說」,認為華夏民族或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然後向外擴張。近幾十年來,中國考古學者在中原之外地區發現了許多古文明中心,因此「華夏多元起源論」興起。然而這些邊緣古文明被發現時,都曾讓中國歷史、考古學者與一般民眾「震驚」。此顯示,在歷史過程中曾發生「失憶的過程」,以至於當真實的過去出土時,震撼了我們即有的歷史知識理性。因此對於歷史知識理性的考古,也就是探索這些邊緣地區古文明被當地人「失憶」的過程;這也是當地人成為華夏的過程。

  
與「失憶」同時進行的是獲得新的祖先記憶。黃帝或炎黃一直被近代中國人當作是本民族之共同祖先。雖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古史辨派歷史學者質疑這些古聖王之「歷史真實性」後,認真的歷史學者已不願去研究此一主題,然而近年來史學家已不自我設限於「歷史事實」,更積極從事「歷史記憶」與相關人類社會歷史現象的研究。由此觀點,「黃帝」、「炎帝」等聖王如何從戰國以來直到晚清民初,終於成為各個中國人的共同祖先,此一歷史記憶之形成過程值得深入研究 

 
專書
章炳麟 1919 《檢論•序種姓》(上海:右文社)
 
劉師培 1905 《中國民族志》(台北:中國民族學會,1962年重印)
 
凌純聲 1953 《邊疆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凌純聲 1958 《中泰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凌純聲 1958 《中泰民族之關係》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芮逸夫 1972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台北:藝文出版社。
 
呂思勉 1934 《中國民族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蒙文通 1958 《周秦少數民族研究》(上海:龍門聯合書局)
 
蔣智由 1929 《中國人種考》﹐上海:華通書局。
 
王桐齡 1943 《中國民族史》(台北:華世出版社)
 
林惠祥 1936 《中國民族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王明珂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凌純聲 1948 《中國邊政制度論集》南京,中國邊政學會,1948
 
費孝通 1989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黃光學 1994 《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馬汝珩, 馬大正主編
1989 《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汝珩, 馬大正主編
1994 《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馬大正主編
1990 《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方鐵、方慧
1997 《中國西南邊疆開發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黃應貴、葉春榮主編
1997 《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盧丁、工藤元男編
2000 《羌族歷史文化研究》,中國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報告之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論文
 
沈松橋 1997 〈我以我血薦軒轅-皇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
 
王明珂 2002 〈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研究所集刊》73.3583-624
 
何翠萍 1998 〈從少數民族研究的幾個個案談「己」與「異己」的關係〉,《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
 
范文瀾 1957 〈自秦漢起中國成為統一國家的原因〉,《漢民族形成問題討論集》北京:三聯書店。
 
費孝通 1988 〈關於我國民族識別的問題〉,《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謝劍 1990 〈試論中國大陸的民族識別工作及其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學報》21313-28
 
 黃石林、石興邦
2001 〈龍與中華民族〉,《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頁94-102﹐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楊亞長 2001 〈炎帝、黃帝傳說的初步分析與考古學觀察〉,《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頁85-93﹐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吳眉靜 2002 宋代的漢蠻關係及其治理政策─以荊湖北路兩江地區為討論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甫薇 2001 1920世紀之交西南中國的東西方逢遇─兼論當代國家的回應。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Charles  Le Blanc
1985-86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yth of Huang-ti.”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13/14: 45-63.
 
Frank Dikotter
2003 Global Science, National Politics and Assimilationist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族的族群》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June Teufel Dreyer
1976  China’s Forty Mill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gnus Fiskesjo
1999   “On the ‘Raw’ and the ‘Cooked’ Barbarians of Imperial China. Inner Asia 1:139-168.
 
Norma  Diamond
1995   “Defining the Miao.” In Cultural Encounters o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edited by Stevan Harrell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rasenjit Duara
1993   “De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Nation” i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30:1-28.
 
Prasenjit Duara
1994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rtha Chatterjee
1993  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atricia Ebrey
1996  “Surnames and Han Chinese Identity.” In Negotiating Ethnicities in China and Taiwan, edited by Melissa J. Brow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Hobsbawm, Eric & Terence Ranger ed.
1983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ng, Ming-ke
2000  Western Zhou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Leiden). Inaugural Issue vol.1, 1-4 : 231-250.
 
 
吳眉靜 2002 宋代的漢蠻關係及其治理政策─以荊湖北路兩江地區為討論中心。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美玲 2002 貴州東部高地苗人的情感與婚姻。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進金 2001 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朱文惠 2001 佛教寺院與高地農牧村落共生關係研究: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來。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甫薇 2001 19,20世紀之交西南中國的東西方逢遇─兼論當代國家的回應。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莉 2001 雲南屏邊Hmong人親屬關係的實踐意涵。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揚漢 2001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雲南農村企業家精神之研究:蒙古族農村經濟表。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政雄 2001 雲南傣族學僧教育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狄海 2001 閩東Ke Tah畬族村民族小學的教育民族誌觀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劉耀中 2000 中共西藏自治區對外貿易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凱文 2000 湘西永順縣雙鳳村土家族建築形式與意義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李清瑞 2000 乾隆年間四川拐賣婦人案件的社會分析─以巴縣檔案為中心的研。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高雅寧 1999 廣西靖西縣壯人農村社會中me214mout31(魔婆)的養成。國立清華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惠娟 1999 喪禮中的交換─哈尼族的人觀建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宗誠 1999 劉湘及其與國民政府之關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何撒娜 1998 聚散之間—納人的喪葬儀式與家屋象徵。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子愷 1998 「栽新房」(sum nyiiex sog): 雲南班洪佤族。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鵬惠 1998 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方中 1998 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華傳教活動與影響(1860~187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靜菲 1996 雲南青花瓷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本瑛 1996 鄉南土話之比較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菁蓮 1995 漢代蜀布之種類、形制與交通路線─漢代布帛研究舉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曾冠雄 1995 從化外到門戶─論政權南移與南宋廣西的發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吳瑞秀 1995 雍正朝的鄂爾泰。文化大學文史學系博士論文。
 
陳逢申 1995 抗戰時期重慶的社會變遷。文化大學文史學系碩士論文。
 
劉客養 1995 廣西壯族銅鼓音響的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惠珠 1995 盛清時期四川常平倉之研究。文化大學文史學系碩士論文。
 
施登騰 1994 古滇國青銅造像藝術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麗芳 1994 明清時期永寧納西族的母系社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雪燕 1994 趙爾豐經營川邊之研究(1905-1911)。國立政治大學邊政學系碩士論文。
 
曹乙帆 1993 兩漢魏晉時期西南地區之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正卿 1993 雲南劍川石窟寺造像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正凱 1992 西南聯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鄭婉如 1992 貴州儺戲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靜蘭 1992 抗戰前後中央政府與四川的軍政關係(1935-194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淙誠 1992 滇越鐵路通車後雲南之經濟發展(1910-1940)。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玉君 1992 屯堡人與地戲。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保銀 1992 宋代四川榷茶買馬政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舜傑 1991 抗戰時期貴州的高等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馨珺 1991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鹿憶鹿 1991 傣族史詩研究。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俊文 1990 唐代劍南邊防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麗娟 1990 清代雲南銅礦的經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之鵬 1990 茶山瑤的成年禮。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曉真 1990 唐五代川蜀地區的佛教文化-以高僧、寺院、造像為考察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世忠 1990 民國保甲制度之研究:以抗戰前後的四川省為例,1935-194。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福林 1990 貴州少數民族民居之實測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照 1990 中國雲南傣族民居之實測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祥雲 1989 近代四川農村經濟﹝1891-193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裕 1989 文革後中共對藏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馨 1989 抗戰時期西康彝務問題之研究﹝1937-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文。
 
賴亮郡 1989 唐代四川與中央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維真 1988 唐繼堯與西南政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夙芬 1988 從藏戲「蘇吉尼瑪」及「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香 1987 抗戰時期西南地區高等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慧媛 1987 民國四川團練之研究(1912-193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靜華 1986 嘉慶年間川楚白蓮教亂中的堅壁清野及其主體一堡寨與團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立群 1985 蜀漢對西南的統治與開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達嘉 1985 民初聯省自治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志佳 1985 兩晉時期西南地區與中央之關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地煥 1985 四川鹽政的改革( 一八九五- 一九二O)。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月梅 1985 春秋戰國之巴蜀文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晉榮 1984 清季四川教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明珂 1982 古代姜、羌、氐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采薇 1982 四川禁煙問題之研究( 一九三七─一九四五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國亮 1980 西南三省(川滇黔)煙毒與禁煙之研究(一九一一─一九四○)。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道還 1980 川南懸棺頭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超驊 1980 明代土司制度與西南經營。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 1980 裸儸族的初步研究─ 一個人類學與史學觀點的綜合討論。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家秀 1980 吳氏世襲武將與壏南宋四川政局的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瑞宏 1979 西藏社會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明 1978 清代經營西藏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新登 1975 清末四川陸軍進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華煋 1974 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添富 1973 滇緬界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吉林 1972 唐代南詔與李唐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施達郎 1969 一八九0年中英關於藏印間哲孟雄界務之交涉。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