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寨﹐過去叫黑貓寨﹐因為天台山有一黑老虎﹐後來人們就把黑貓寨改為黑虎寨了。
在清代咸豐年間﹐黑虎一帶的羌民時常遭到外來民族的侵略﹐為了防衛﹐他們在險要地方﹐築起了七丈高的碉樓﹐儘管這樣還是抵不住﹐時常挨打受欺侮。就在這時﹐黑虎寨出了一位勇敢、機智的羌民﹐人們稱他黑虎將軍﹐他統率一批人馬﹐保護著這個地區的安全。
在一個新年的除夕﹐黑虎寨的羌民﹐每家都買來了無數的火炮﹐準備在新年時﹐熱熱鬧鬧的過一番。誰知正在這時﹐部下匆忙來報﹐在數十里外﹐發現了一支四路軍浩浩蕩蕩地朝黑虎開來。眼看又到遭到一次浩劫和災害。這時﹐黑虎將軍心想﹕"如用武力抵擋﹐寡不敵眾﹐因力量對比懸殊﹐恐怕難以取勝。"于是急中生智﹐立刻吩咐部下把全寨各家各戶準備過新年的火炮子收集起來﹐最後一數﹐約有一、兩千﹐並準備了無數的鐵油桶。將這些東西拿到離寨子不遠的黑虎七族第一關去﹐這裡地勢險要﹐上是懸崖陡壁﹐下是波濤洶湧的岷江河水﹐就這樣個地方﹐設下土台炮和障礙。待四路軍鄰近黑虎寨時﹐忽聽得山炮齊鳴﹐殺時間﹐山呼水嘯﹐牛角號聲響徹山谷﹐衝呀!殺呀!喊聲四起。四路軍個個嚇得魂飛天外﹐丟盔棄甲﹐不戰而逃。
鄉親們聽說四路軍已逃走﹐都感到十分驚奇﹐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後來打聽到是黑虎將軍施用的巧計﹐在鐵油桶裡爆火炮子﹐使四路軍狼狽逃走。每個寨子的羌民歡聚一堂﹐在火塘邊吃者雜酒﹐唱起酒歌﹐盡情地祝賀這取得的勝利﹐快樂地度過了這個新年。
但四路軍並未罷休﹐不久又將隊伍開進黑虎寨。一天的黃昏﹐部下來報﹐發現四路軍又朝黑虎開來。黑虎將軍心生一計﹐命令部下﹐在"第一關"不遠的五林池﹐吹下無數的樹幹﹐在山坡上每隔一丈餘遠栽插一根﹐這樣彎彎曲曲插了一里多路程﹐直到"第二關"為止。到了晚上就在每根樹幹上點一柱雲頂香。漆黑的夜晚﹐四路軍來了﹐看見滿山滿岭都是小火團﹐以為是羌民的防衛隊伍在那裡吸蘭花吸煙﹐人數之﹐無計其數。又不敢輕舉妄動而逃之夭夭。
後來從黑水方向來了一股匪徒﹐要搶黑虎寨的耕牛﹐剛走到黑虎寨十里外的機雞埔的口子上﹐黑虎將軍率領村民穿著皮盔甲﹐身背弓箭﹐手執刀槍﹐英勇上陣。在這次戰斗中不幸中了敵人的暗箭﹐抬回寨子後﹐因中的是一支毒箭﹐醫治無效而傷亡﹐他的鮮血最後酒在了羌寨的土地上。
黑虎將軍的女人格尼瑪吉﹐是黑虎將軍在每次戰斗中的得力助手和謀士﹐現在黑虎將軍傷亡了﹐不覺悲痛欲絕。為了繼承丈夫的事業﹐她勇敢地拿起了丈夫遺留下來的弓箭和刀槍﹐繼續保衛著全寨羌民的安全。
自黑虎將軍以後﹐黑虎寨的羌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無論男女老少﹐一律包白帕﹐穿白衣、白鞋。因此﹐包白帕便成了一種習慣﹐一直相傳至今。現在黑虎一帶的羌族婦女都包白帕﹐特別是年輕婦女包的白帕十分別致。
以後﹐又在二根米修建了一座廟宇﹐泥塑了一尊黑虎將軍的塑像﹐長久地紀念他。每年舊曆四月初八這一天﹐和寨的羌民都去二根米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