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瑤族」文化─房屋與聚落 歷史、社會與文化
 
  不同瑤族支系的婚姻活動與其不同的社會組織方式,和對於兩性的不同文化概念之間,有著交互作用的動態關係,因而產生多元樣態的實踐過程,實不易一概而論。若以男女雙方的角度來觀察婚姻交換過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改變,除了個人社會身份的轉變外,還可從婚後居住的方式、姓名的改換、兩人與其原生家庭(以下稱本家)之間的關係來進行描述。


  相對於漢人社會由於以父系繼承為主,形成了重男輕女的文化概念,瑤族社會的繼承方式卻可同時經由男性或女性,因此在婚姻交換的形式上,便不能單從男性觀點來看待。若以類型來區分,瑤族婚姻有女嫁男,男嫁女,以及男子在兩個家庭之間遊走的不同形態。



一、女嫁男: 也可稱為「女人出門」。在此種婚姻形式裡,女子婚後從夫居,所生子女皆從父姓。女子的名字(小名)和八字在舉行婚禮儀式的過程中,經由祭儀專家的唸禱,將其名字與八字如同添丁一般,報知男方家的祖先。從此這名女子個人的生死禍福,便歸屬於男方家的祖先來照管,其與本家之間便在繼承關係上切斷了聯繫。
二、男嫁女: 也可稱為「男人上門」,又可區分為「賣斷」和「兩邊頂」兩種。
  二之一:賣斷。
一名男子若是以賣斷方式上門,那麼這名男子的父母必須立下一份割斷香煙的合同,表示這名男子從此以後與本家毫無關係。在具體的改變上,男子婚後從妻居,名字(書名)必須改換成女方家的姓,並排該姓的行輩字。所生子女皆從母姓。


二之二:兩邊頂。
兩邊頂的上門郎仍然維持著與本家之間的繼承關係,因此他不需要改名換姓,所生子女之中要有人頂他的姓。在居住方面並不限定是從妻居或從夫居,因此也就有了「兩面走」這樣的稱呼。「兩邊頂」的上門郎在勞動數年後,等到妻家年幼的兄弟姊妹長成可自行獨立時,也可選擇以少許金錢贖回自己,帶著妻兒回歸其本家。
 
多元的「瑤族」文化─房屋與聚落 歷史、社會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