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簡介與現況 】
族群
人口與地理
語言
歷史
社交禮儀
節慶風俗
【 歷史、社會與文化 】
歷史、社會與文化
【 主題研究 】
主題研究
【 參考書目 】
參考書目
【 回中國西南民族選單 】
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文教研室編
1983
藏文拼音教材(拉薩音)。北京:民族出版社。
藏文初學者必備的藏文學習基礎教材。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
1986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民族研究系列的參考工具書。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編
1996
西藏家庭四十年變遷:西藏百戶家庭調查。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該書以社會學普查(survey)為基礎,針對藏區農牧民、城鎮居民的婚姻家庭、經濟消費、宗教信仰等變遷,進行抽樣定量分析的155戶問卷調查報告。
扎奇斯欽
1978
蒙古與西藏歷史關係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該書為研究中國週邊史、內陸亞洲史乃至蒙古、突厥與西藏互動關係史之優等著作。由全球知名的蒙古史學家扎奇斯欽執筆,內涵包括了十一世紀至當代的蒙藏政治宗教研究。藏學研究之必讀歷史民族誌。
北京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編
1997
西藏社會發展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安扶風
1998
一九九四年以來西藏政治社會的內部衝突:藏漢幹部矛盾與漢族幹部內部衝突。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1:101-127。
該文站在黨政控制的立場,詳細剖析了199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西藏工作決議「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政策,對西藏自治區所造成的行政及實務層面的經濟、管理影響。
李安宅
1989
藏族史之實地調查。北京:中國藏學。
1992
李安宅藏學文論選。北京:中國藏學。
作者為民國早期的社會學者,燕京大學社會系學士,留美期間曾對墨西哥Zuni族人進行調查。學成返國後以甘肅西康藏族宗教研究為主,發表一系列的藏學民族誌著作。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余慶遠(清)
1966
[年代不詳]維西見聞紀。收於清吳省蘭輯刊《藝海珠塵》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重印。
馬戎
1996
西藏的人口與社會。北京:同心出版社。
作者為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專長為人口學,該書從人口年齡性別與族籍結構、人口移動遷徙、婚配擇偶、經濟收入消費及教育事業等面向,塑模了當代西藏社會的概況。
馮明珠
1996
近代中英西藏交涉與川藏邊情:從廓爾喀之役到華盛頓會議。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為作者之學位論文改寫而成,她本人曾於中研院近史所長期調閱史籍檔案資料,並於故宮任職期間遠赴尼泊爾國家檔案館蒐集文獻,亦曾在喜瑪拉雅山的不丹、錫金等地實地勘查。做為西藏與周邊國家互動的近代史研究,作者用功極深,值得有志研究南亞與中國關係史者詳讀。
葉啟燊
1992
四川藏族住宅。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與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合作,於1958年至1960年至四川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進行實地考察,針對家屋、寺院、土司官寨等建築之型態結構、技術、材料,乃至考量當地生態地理氣候等因素,逐一透過透視繪圖及觀察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綜合論述了藏族農牧民住宅的外在及內部空間使用的實際狀況。
劉洪記、孫雨志合編
1999
中國藏學論文資料索引。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本書為中國藏學中心與中央民族大學研究員所合作編纂,收錄了1872年至1995年近一百廿餘年,漢、藏文(含港台)報刊雜誌論文之藏學書目兩萬六千餘條,屬藏學領域研究實用之必備參考工具書。
德吉卓瑪
2003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新近出版有關藏傳佛教出家女性與其僧團的專書,內容有女性的瑜珈士成就者傳承、出家女眾的過程、生活模式、經濟來源,乃至原生家庭的影響及回應等。
謝劍
1990
試論中國大陸的民族識別工作及其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1:319- 329。
1999
中國當然是一個民族,並論所謂「西藏問題」。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4:201-227。
謝劍教授為匹茲堡大學Murdock先生高足,曾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擔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後返台任職於南華、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在中國少數民族、客家研究、當代西藏問題等領域著作等身,該兩篇論文為民族研究中提綱挈領之必讀文獻。
Aziz,
Barbara Nirmri
1978
Tibetan Frontier Families: Reflections of Three
Generations from D'ing-ri. Durham: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本書係作者於中、尼邊界定日(D'ing-ri)地區所進行博士論文學位撰寫之田野工作,探討傳統藏裔階層社會的階層流動、貴族政治、婚姻家庭與農莊經濟結構。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Carrasco,
Pedro
1959
Land And Polity In Tibet.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該書從經濟角度出發,分析家戶在納稅、服繇役、農牧生產、孩童出家、農莊管理、政教合一等現象,對寺院及區域經濟的整體影響。
Carrithers,
Michael
1987
[1983]The Buddh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
作者係Durham大學人類系教師,他長期在斯里蘭卡從事田野調查工作,本書旨在探討原始佛教哲理,系統描述措詞平易近人。
Diemberger,
Hildegard
1993
Blood, Sperm, Soul and the Mountain. Gender Relations,
Kinship and Cosmovision Among the Khumbo (N. E. Nepal). In Gendered
Anthropology. Teresa Del Valle, ed. London : Routledge.
作者根據位於尼泊爾東北部與西藏相鄰的Khumbo民族誌研究指出,血與肉的概念在本地人的親屬系譜的連結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性別、婚姻及人觀、宗教議題上,本文提出了清晰的藏裔傳統概念。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Gernet,
Jacques 謝和耐
1993
[1956]中國五至十世紀的寺院經濟(Les Aspects Economique Du Boudhisme
Dans La Societe Chinoise Du V' Au X'siecle),耿昇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本書係作者在當時位於西貢的法蘭西遠東學院發表的博士論文,他以社會學觀點,依據正史、敦煌出土古籍、梵文佛經與西域文書,分析中國中古時期的佛教寺院經濟,也描述了常住財產的取得、分配、交易與繼承等過程,詳盡刻劃了寺院與僧眾在國家、鄉鎮乃至村落,各層級機構的經濟、宗教的角色及地位。藏學研究之必讀歷史民族誌。
Gernet,
Jacques 謝和耐
1993
[1956]中國五至十世紀的寺院經濟(Les Aspects Economique Du Boudhisme
Dans La Societe Chinoise Du V' Au X'siecle),耿昇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本書係作者在當時位於西貢的法蘭西遠東學院發表的博士論文,他以社會學觀點,依據正史、敦煌出土古籍、梵文佛經與西域文書,分析中國中古時期的佛教寺院經濟,也描述了常住財產的取得、分配、交易與繼承等過程,詳盡刻劃了寺院與僧眾在國家、鄉鎮乃至村落,各層級機構的經濟、宗教的角色及地位。藏學研究之必讀歷史民族誌。
Goldstein,
Melvyn C.
1978
Adjudication and Partition in the Tibetan Stem
Family. In Chinese Family and Social Change. David C. Buxbaum,ed.
Pp.205-216.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1
[1971]西藏農村的結構與差稅制度(Tax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ibetan Village),刊於西藏封建農奴制研究論文選,吳從眾編,頁519-548。陳乃文譯。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1
[1973]西藏莊園的周轉:活佛轉世制度下的土地與政治(The Circulation of
Estates in Tibet: Reincarnation ,Land and Politics),刊於西藏封建農奴制研究論文選,吳從眾編,頁549-564。陳乃文譯。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4
[1989]喇嘛王國的覆滅(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31-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杜永彬譯。北京:時事出版社。
作者為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藏學研究中心主任,係國際公認的西藏近現代史研究的著名學者,其作品從藏文辭典、語法、政經社會制度乃至農牧生產、生態環境、寺院活動,皆有十分獨到精闢的見解。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Goldstein,
Melvyn C. & Matthew T. Kapstein ,eds.
1998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Tibet :Religious Reviv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Berkeley, Californi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一本面向全球化、現代化視野下的西藏族群認同、宗教儀式變遷議題之論文集。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Govinda,
Lama Anagarika
1977
Foundations of Tibetan Mysticism. New Delhi:
B.I. Publications Pvt Ltd.
作者為德國裔的喇嘛師父,本在斯里蘭卡出家專攻南傳佛教哲理,欲趁參加印度世界佛教會議時,「教化西藏黑暗外道佛法,令其回歸純樸光明的正道」,未料因緣際會巧遇卓磨仁波切,與其辯論經典教法與義理,深受其感召懾服,從此投入其門下,終身專修藏密教法。該書為探討瑜珈行者之氣脈、明點的實修指引,若有興趣深入藏密禪定研究者可參閱。
Keyes,
Charels F. & E. Valentine Daniel
1983
Karma: an Anthropological Inquiry. Berk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the California Press.
該書分兩部分討論業報與命運的人類學詮釋,首先是南亞印度教範圍,其次係東南亞(巴厘島)及西藏的符號、好命幸運觀,稍後提及南傳佛教的功德轉換概念。
Levine,
Nancy E.
1988
The Dynamics of Polyandry: Kinship, Domesticity,
and Population on the Tibetan Bord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n.d.]藏族一夫多妻制中父子親屬關係的價值及其確認。刊於國外藏學譯文集(第十三輯),陳慶英等編,頁248-284。玉珠措姆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作者任教於UCLA人類學系,該書為探討南亞喜瑪拉雅地區藏裔婚配制度之一妻多夫,所形成之家戶、親屬、婚後住所與人口現象的動態變動關係。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Mumford,
Stan Royal
1989
Himalayan Dialogue :Tibetan Lamas and Gurung
Shamans in Nepal. Madison, Wiscons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這是一本有趣的民族誌文本,作者夫婦同赴尼泊爾研究藏裔村落,他們兩人同時取得藏傳佛教僧侶與薩滿祭司的認可與協助,產生豐富的宗教對話過程。其主題為中尼邊界古隆(Gurung)河谷藏人的婚姻、階層的因果詮釋、改宗及宗教對話等民族誌。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Ortner,
Sherry B.
1978
Sherpas: Through Their Ritua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High Relig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該書探討尼泊爾藏裔之雪巴(Sherpa)社會,有關應用儀式實踐於村落成員的內聚及分裂,以及寺院僧眾的再生產過程,大人物運用饗宴(Nyungnye齋會)操弄主客雙方地位的流動等現象。藏學研究之必讀民族誌。
Paul,
Robert A.
1982
The Tibetan Symbolic World: Psychoanalytic Exploration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由藏裔雪巴(Sherpa)人的神話(如人猴起源、贊普)、傳奇英雄人物(格薩爾王、蓮師、密勒日巴尊者)乃至戲劇、史詩、儀式出發,論述其宇宙觀、宗教角色、轉世的概念與其心理精神分析的邏輯形象。
Rock,
Joseph F.
1999
[1947]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劉宗岳等譯。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
西藏東部與川滇兩省接壤,在歷史上與麗江木氏土司互有征戰。而藏族與納西族在中國西南混居共存、繁衍已有千百年。洛克於廿世紀初期踏進川滇邊界,並進行長期的考察攝影活動,該書即為作者的民族誌紀錄。
Tsering
Wangdu Shakya
1999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9. London: Pimlico.
由旅居印度藏胞撰寫的西藏當代史(1949年迄今)。作者為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歷史與社會人類學學士(BA
Hons.),1997年起曾任該校研究員(Research Fellow)四年。
Tucci,
Giuseppe
1997
[1959]西藏的宗教(The Religion of Tibet),劉瑩、楊帆譯。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義大利藏學權威圖奇先生長期投入於西藏民族、宗教研究,深受國際藏學界的高度肯定,本書對藏傳佛教的歷史、宗派、教義哲理及法事儀軌、節日慶典等,義理闡明深入淺出,適合藏學入門者仔細研讀。藏學研究之必讀歷史民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