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王明珂 |
1994 |
〈什麼是民族:以羌族為例探討一個民族誌與民族史研究上的關鍵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本第4分:989-1027。 |
|
|
牙含章 |
1979 |
〈建國以來民族理論戰線的一場論戰,《民族研究》2:3-8。
|
|
|
王明甫 |
1983 |
〈”民族:”辨〉,《民族研究》6:1-23。 |
|
|
S. A.
Arutiunov & Yu. V. Bromley |
1978 |
“Problems of Ethnicity in Soviet
Ethnographic Studies,” in Perspectives on Ethnicity
(Paris: Mouton Publisher). |
|
|
Yu.
Bromley |
1974 |
“The Term Ethnos and Its Definition,”Soviet Ethno and Anthropology Today,
(Paris: Mouton Publishers). |
|
|
Nathen
Glazer & Daniel P. Moynihan, |
1975 |
“Introduction,” in Ethnicity: Theory and Experience(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uty Press). |
|
|
Raoul Naroll |
1964 |
“On ethnic unit classificati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5:4:283-291。 |
|
|
Michael Moerman |
1965 |
“Ethnic identification in a complex civilization: Who are the Lue?” i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67:1215-1218. |
|
|
Wsevolod W. Isajiw |
1974 |
“Definition of Ethnicity,” Ethnicity 1:115. |
|
|
華夏、漢人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形成過程 |
過去中國歷史學者常報持著「華夏起源一元說」,認為華夏民族或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然後向外擴張。近幾十年來,中國考古學者在中原之外地區發現了許多古文明中心,因此「華夏多元起源論」興起。然而這些邊緣古文明被發現時,都曾讓中國歷史、考古學者與一般民眾「震驚」。此顯示,在歷史過程中曾發生「失憶的過程」,以至於當真實的過去出土時,震撼了我們即有的歷史知識理性。因此對於歷史知識理性的考古,也就是探索這些邊緣地區古文明被當地人「失憶」的過程;這也是當地人成為華夏的過程。
與「失憶」同時進行的是獲得新的祖先記憶。黃帝或炎黃一直被近代中國人當作是本民族之共同祖先。雖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古史辨派歷史學者質疑這些古聖王之「歷史真實性」後,認真的歷史學者已不願去研究此一主題,然而近年來史學家已不自我設限於「歷史事實」,更積極從事「歷史記憶」與相關人類社會歷史現象的研究。由此觀點,「黃帝」、「炎帝」等聖王如何從戰國以來直到晚清民初,終於成為各個中國人的共同祖先,此一歷史記憶之形成過程值得深入研究
|
|
專書 |
章炳麟 |
1919 |
《檢論•序種姓》(上海:右文社)。 |
|
|
劉師培 |
1905 |
《中國民族志》(台北:中國民族學會,1962年重印)。 |
|
|
凌純聲 |
1953 |
《邊疆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
|
|
凌純聲 |
1958 |
《中泰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
|
|
凌純聲 |
1958 |
《中泰民族之關係》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
|
|
芮逸夫 |
1972 |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上)、(下)台北:藝文出版社。 |
|
|
呂思勉 |
1934 |
《中國民族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
|
|
蒙文通 |
1958 |
《周秦少數民族研究》(上海:龍門聯合書局) |
|
|
蔣智由 |
1929 |
《中國人種考》﹐上海:華通書局。 |
|
|
王桐齡 |
1943 |
《中國民族史》(台北:華世出版社)。 |
|
|
林惠祥 |
1936 |
《中國民族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
|
|
王明珂 |
1997 |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
|
|
王明珂 |
2003 |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
|
|
凌純聲 |
1948 |
《中國邊政制度論集》南京,中國邊政學會,1948。 |
|
|
費孝通 |
1989 |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
|
|
黃光學 |
1994 |
《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
|
|
馬汝珩, 馬大正主編 |
1989 |
《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
馬汝珩, 馬大正主編 |
1994 |
《清代邊疆開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
馬大正主編 |
1990 |
《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
方鐵、方慧 |
1997 |
《中國西南邊疆開發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
|
|
黃應貴、葉春榮主編 |
1997 |
《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
盧丁、工藤元男編 |
2000 |
《羌族歷史文化研究》,中國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報告之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
論文 |
|
沈松橋 |
1997 |
〈我以我血薦軒轅-皇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 |
|
|
王明珂 |
2002 |
〈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研究所集刊》73.3:583-624。 |
|
|
何翠萍 |
1998 |
〈從少數民族研究的幾個個案談「己」與「異己」的關係〉,《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 |
|
|
范文瀾 |
1957 |
〈自秦漢起中國成為統一國家的原因〉,《漢民族形成問題討論集》北京:三聯書店。 |
|
|
費孝通 |
1988 |
〈關於我國民族識別的問題〉,《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
|
|
謝劍 |
1990 |
〈試論中國大陸的民族識別工作及其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所學報》21:313-28。 |
|
|
黃石林、石興邦 |
2001 |
〈龍與中華民族〉,《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頁94-102﹐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
|
|
楊亞長 |
2001 |
〈炎帝、黃帝傳說的初步分析與考古學觀察〉,《黃帝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頁85-93﹐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
|
|
吳眉靜 |
2002 |
宋代的漢蠻關係及其治理政策─以荊湖北路兩江地區為討論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甫薇 |
2001 |
19,20世紀之交西南中國的東西方逢遇─兼論當代國家的回應。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Charles Le
Blanc |
1985-86 |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yth of Huang-ti.”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13/14: 45-63. |
|
|
Frank Dikotter |
2003 |
Global Science, National Politics and Assimilationist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國家、市場與脈絡化族的族群》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
June Teufel Dreyer |
1976 |
China’s Forty Mill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
|
Magnus Fiskesjo |
1999 |
“On the
‘Raw’ and the ‘Cooked’ Barbarians of Imperial China. Inner Asia
1:139-168. |
|
|
Norma Diamond
|
1995 |
“Defining the Miao.” In Cultural
Encounters o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edited by Stevan Harrell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
|
Prasenjit Duara |
1993 |
“De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Nation” i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30:1-28.
|
|
|
Prasenjit Duara |
1994 |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
Partha Chatterjee |
1993 |
The Nation and Its Fragment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
Patricia Ebrey |
1996 |
“Surnames and Han Chinese Identity.” In Negotiating Ethnicities in China
and Taiwan, edited by Melissa J. Brow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
|
Hobsbawm, Eric & Terence Ranger
ed. |
1983 |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
Wang,
Ming-ke |
2000 |
“Western Zhou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Leiden). Inaugural
Issue vol.1, 1-4 : 231-250. |
|
|
 |
|
吳眉靜 |
2002 |
宋代的漢蠻關係及其治理政策─以荊湖北路兩江地區為討論中心。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簡美玲 |
2002 |
貴州東部高地苗人的情感與婚姻。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
|
陳進金 |
2001 |
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
|
|
朱文惠 |
2001 |
佛教寺院與高地農牧村落共生關係研究: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來。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甫薇 |
2001 |
19,20世紀之交西南中國的東西方逢遇─兼論當代國家的回應。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黃淑莉 |
2001 |
雲南屏邊Hmong人親屬關係的實踐意涵。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葛揚漢 |
2001 |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雲南農村企業家精神之研究:蒙古族農村經濟表。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曾政雄 |
2001 |
雲南傣族學僧教育之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宋狄海 |
2001 |
閩東Ke Tah畬族村民族小學的教育民族誌觀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
|
|
劉耀中 |
2000 |
中共西藏自治區對外貿易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鄭凱文 |
2000 |
湘西永順縣雙鳳村土家族建築形式與意義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
|
|
李清瑞 |
2000 |
乾隆年間四川拐賣婦人案件的社會分析─以巴縣檔案為中心的研。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高雅寧 |
1999 |
廣西靖西縣壯人農村社會中me214mout31(魔婆)的養成。國立清華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翁惠娟 |
1999 |
喪禮中的交換─哈尼族的人觀建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彭宗誠 |
1999 |
劉湘及其與國民政府之關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何撒娜 |
1998 |
聚散之間—納人的喪葬儀式與家屋象徵。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劉子愷 |
1998 |
「栽新房」(sum nyiiex sog): 雲南班洪佤族。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鵬惠 |
1998 |
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方中 |
1998 |
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華傳教活動與影響(1860~187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施靜菲 |
1996 |
雲南青花瓷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本瑛 |
1996 |
鄉南土話之比較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
|
徐菁蓮 |
1995 |
漢代蜀布之種類、形制與交通路線─漢代布帛研究舉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曾冠雄 |
1995 |
從化外到門戶─論政權南移與南宋廣西的發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吳瑞秀 |
1995 |
雍正朝的鄂爾泰。文化大學文史學系博士論文。 |
|
|
陳逢申 |
1995 |
抗戰時期重慶的社會變遷。文化大學文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劉客養 |
1995 |
廣西壯族銅鼓音響的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張惠珠 |
1995 |
盛清時期四川常平倉之研究。文化大學文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施登騰 |
1994 |
古滇國青銅造像藝術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麗芳 |
1994 |
明清時期永寧納西族的母系社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盧雪燕 |
1994 |
趙爾豐經營川邊之研究(1905-1911)。國立政治大學邊政學系碩士論文。 |
|
|
曹乙帆 |
1993 |
兩漢魏晉時期西南地區之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朱正卿 |
1993 |
雲南劍川石窟寺造像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楊正凱 |
1992 |
西南聯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
|
|
鄭婉如 |
1992 |
貴州儺戲之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韓靜蘭 |
1992 |
抗戰前後中央政府與四川的軍政關係(1935-194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賴淙誠 |
1992 |
滇越鐵路通車後雲南之經濟發展(1910-1940)。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楊玉君 |
1992 |
屯堡人與地戲。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保銀 |
1992 |
宋代四川榷茶買馬政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舜傑 |
1991 |
抗戰時期貴州的高等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劉馨珺 |
1991 |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鹿憶鹿 |
1991 |
傣族史詩研究。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
|
|
黃俊文 |
1990 |
唐代劍南邊防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邱麗娟 |
1990 |
清代雲南銅礦的經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曹之鵬 |
1990 |
茶山瑤的成年禮。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林曉真 |
1990 |
唐五代川蜀地區的佛教文化-以高僧、寺院、造像為考察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金世忠 |
1990 |
民國保甲制度之研究:以抗戰前後的四川省為例,1935-194。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賴福林 |
1990 |
貴州少數民族民居之實測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曾文照 |
1990 |
中國雲南傣族民居之實測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祥雲 |
1989 |
近代四川農村經濟﹝1891-193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永裕 |
1989 |
文革後中共對藏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德馨 |
1989 |
抗戰時期西康彝務問題之研究﹝1937-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文。 |
|
|
賴亮郡 |
1989 |
唐代四川與中央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楊維真 |
1988 |
唐繼堯與西南政局。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鄭夙芬 |
1988 |
從藏戲「蘇吉尼瑪」及「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劉明香 |
1987 |
抗戰時期西南地區高等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楊慧媛 |
1987 |
民國四川團練之研究(1912-193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黃靜華 |
1986 |
嘉慶年間川楚白蓮教亂中的堅壁清野及其主體一堡寨與團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耿立群 |
1985 |
蜀漢對西南的統治與開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達嘉 |
1985 |
民初聯省自治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胡志佳 |
1985 |
兩晉時期西南地區與中央之關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林地煥 |
1985 |
四川鹽政的改革( 一八九五- 一九二O)。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鄭月梅 |
1985 |
春秋戰國之巴蜀文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李晉榮 |
1984 |
清季四川教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明珂 |
1982 |
古代姜、羌、氐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采薇 |
1982 |
四川禁煙問題之研究( 一九三七─一九四五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彭國亮 |
1980 |
西南三省(川滇黔)煙毒與禁煙之研究(一九一一─一九四○)。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道還 |
1980 |
川南懸棺頭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劉超驊 |
1980 |
明代土司制度與西南經營。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謝世忠 |
1980 |
裸儸族的初步研究─ 一個人類學與史學觀點的綜合討論。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家秀 |
1980 |
吳氏世襲武將與壏南宋四川政局的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簡瑞宏 |
1979 |
西藏社會制度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陳淑明 |
1978 |
清代經營西藏之研究。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徐新登 |
1975 |
清末四川陸軍進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黃華煋 |
1974 |
西康建省對川藏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廖添富 |
1973 |
滇緬界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
王吉林 |
1972 |
唐代南詔與李唐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
|
|
施達郎 |
1969 |
一八九0年中英關於藏印間哲孟雄界務之交涉。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