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傣族認為有家必有家神,紅河上游的傣族亦然。家神通常以家長已去世的父母和祖父、祖母為供奉對象;其神系以血緣區分有內、外,父系為內,其神位靠近家長臥床或置於屋內居中;而母系家神的神位一般則設置在屋外(朱德普
1996)。 |
紅河流域上游的傣族不信佛教,人們因其婦女衣著精美絢麗,稱他們為「花腰傣」。花腰傣主要分佈在新平與元江等縣,這裡提到的傣洒人即是被稱做花腰傣的傣族其中之一。
傣洒對於鬼神都稱作「披」,那些遊蕩在外的鬼超自然的鬼,會害人的鬼與死去的父母親都叫做「披」。「披很」即家神,指自己過世的父母親,家神只供奉一代。傣洒普遍行從夫居,以父母親都已過世的夫妻來說,先生過世的父母親為大家神供奉在屋內;妻子逝世的父母親則為小家神擺設在屋外。屋內的大家神供奉在夫妻睡房內的家神桌以及睡床的一根木頭(見下頁圖一),屋外的小家神則在家門口外的土牆上嵌上木板供奉(見下頁圖二)。
在傣洒由於認養、再婚或離婚的情形普遍,使得一個人除親生父母之外還有其他的家神。如果一對夫妻沒有小孩,一定會認養一個小孩,通常都是跟自己的兄弟要一個小孩來養;所以對這個小孩而言,自己的親生父母和養父母死後都是他的家神,也都有拉牛去參加喪禮的義務。另一個更常見的是再婚或離婚的狀況,再婚通常是因配偶過世,離婚後親家雖互不往來,但小孩對原來的父母親以及繼父母,都負有養家神與喪禮的義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