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化「化賩」與再脈絡化

納西老奶奶們做化賩,成員是十幾歲時的姐妹伴,維繫一輩子的關係。作者攝於2009年。 |
|
經過數十年的禁止,當代的化賩最早開始的時間大約是在1980年代晚期。大研鎮納西人通過地緣關係來組織。開始有男性化賩,同時還有男性與女性共同參與的化賩,也衍生附屬在化賩之下的次名稱:老表賩、同事賩、朋友賩、吃賩。這些當代的化賩結群與女性結群有內容的差異。正是由於化賩的內涵-錢與情感,使得「當代化賩」這麼的多元。然而這些五花八門什麼都叫做「化賩」的當代化賩,是民國以來大研鎮女性的化賩再脈絡化的結果。
當代,納西人多到農家樂做化賩。「農家樂」是當代觀光旅遊的推動下,農村發展出的辦法。農家樂最早開始於現今的黃山鎮,意指「納西風味的農家特色院」。黃山鎮在1990年以前尚未形成開發旅遊產業的意識,經1994年至1996年鄉政府投資跟村民捐資改善基礎設施,並修建道路和景區的旅遊路線,於1998年,經黃山鄉政府研究決定在白華村建立「納西民俗旅遊村」,通過發展農業旅遊、生態旅遊、民俗民居觀光旅遊,1999年6月,鄉政府成立黃山鄉村納西居俗旅遊有限公司,公司首先在白華村重點扶持十戶「農家樂」,即團隊旅遊到農村吃飯,欣賞納西古樂,觀賞表演,到了2004年,村內居民普遍以無設商品店鋪或無餐館的形式,自家接待散客,農家樂更為普及。 「化賩」風氣逐漸吹向農村;同樣地,農村所謂的農家樂做化賩,也吹向大研鎮。大研鎮(特指新城區)的安樂村也幾乎每家都開店辦農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