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男嫁女的婚姻,其中尚分有「賣斷」和「兩邊頂」兩種。盤瑤話稱「賣斷」為 mai
31 taŋ
24(mai
31 賣,taŋ
24 斷)或 iem
33 taŋ
24(在斷;iem
33 在),稱兩邊頂為 i
33 puŋ
33 tiŋ
31(兩邊頂;i
33 兩,puŋ
33 邊,tiŋ
31 頂)或 i
33 mɛŋ
24-31 iaŋ
31(兩面走;mɛŋ
24-31 面,iaŋ
31 走)。一名男子不論是以「賣斷」或是「兩邊頂」的方式上門,都是所謂的 fau
24 kɛŋ
31 laŋ
31(上門郎;fau
24 上,kɛŋ
31 門,laŋ
31 郎)。
相對於女嫁男、從夫居的居住原則,男人上門的居住方式可稱為 kan
33 au
53(跟妻,意即「從妻居」;kan
33 跟,au
53 妻、太太)。「賣斷」和「兩邊頂」在居住方式、香火繼承、子女姓氏方面,都有極大的差異,以下分別說明:
(一)賣斷。
一名男子若是以賣斷方式上門,經雙方協議若需訂立「割斷香煙」的合同,則會明文立約切斷男子與本家的香火關係。此時,男子的本命(包括八字與「燈」)在進門那天,需經由儀式專家的處理,添進女方的香爐中。男子的書名也需改名換姓,從妻姓,並排妻方亞姓的行輩字。在象徵意義上,這名男子就像賣給女方家作兒子,因此也可說這名男子是來 tsou
31 tɔn
33(做兒子;tsou
31 做,tɔn
33 兒子)。
賣斷香煙的合同並不一定要訂立,端視雙方在定親時所談妥的條件來做。「燈」是一名男子經過度戒儀式的第一個階段 kua31 taŋ33(掛燈;kua31 掛,taŋ33 燈)後,就會有「燈」添在本家的香爐裡。這個「燈」只有在儀式中出現,平常在神台上,並沒有這個男子掛燈後所獲得的「燈」。關於掛燈儀式的描述,可參見竹村卓二1986[1981]:162-173,雅克.勒穆瓦納1992:44—50。 |
(二)兩邊頂。
兩邊頂的上門郎仍然維持與本家香火的繼承關係,因此他不需改名換姓,所生子女之中要有人繼承他的姓。他自身的本命不需添進女方的香爐裡。在居住方式方面,並不限定是從妻居或從夫居,換句話說,亦即「兩可居」,因此有了「兩面走」這樣的稱呼。
盤瑤社會所實行的兩可居制,通常都是先從妻居,後從夫居。這點與南島民族的兩可居制在一開始時便需選擇從妻或從夫居的方式有所差異。 |
此外還有一句漢語型態的順口溜,這樣調侃「兩邊頂」的上門郎:fau
24 kɛŋ
31 laŋ
31 kuai
53 ṕɔ
31 niəŋ
31(上門郎拐婆娘;fau
24 kɛŋ
31 laŋ
31 上門郎,kuai
53 ṕɔ
31 niəŋ
31 拐婆娘),意思是說,「兩邊頂」的上門郎在上門滿幾年後,若女方家的兄弟姊妹有人能夠獨立成家,那麼他便會以償還象徵性數目的金錢,將自己的妻子「拐」回本家。
現今偉好屯內的人們多不喜採取「兩邊頂」的上門方式,父母親若要留女兒在家招郎上門多傾向採納「賣斷」,因為他們認為「兩邊頂」並不划算。怎麼說呢?自身替兩個女兒招了賣斷上門郎的師公李德財,從儀式的角度給了這樣的說法:「現在的人多愛賣斷,因為小孩子出生後做什麼儀式,都是我們這邊出錢、出雞、出鴨,對方都不用出,等到我們辛辛苦苦把小孩養大了,卻要讓他回去那邊當家頂他們的香火,這樣想起來,怎麼划算呢?」屯內只有四十歲以上的男性老者多為「兩邊頂」的上門郎,四十歲以下的男性則多為「賣斷」的上門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