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地理:「阿佤山」、佤邦 佤族王位的歷史:葫蘆王地
 
  芮逸夫先生針對雲南「倮黑」(現稱「拉祜族」)等民族所進行的體質人類學的研究,他發現被稱為「熟佧」的佤族所居住的圍周區域均有拉祜族聚居,也因此,在體質上佤族與拉祜族最為相近。另外,也發現佤族雖與擺夷語系(傣語)語言分類相異,但是體質上卻是相近的 。在五十年代,凌純聲先生更根據「卡佤族」的體質特徵與臺灣的「高山族」(現稱為「原住民」)進行比較研究,探討兩地獵頭活動在文化上的異同。而在阿佤山地區的獵人頭活動,在1957年後即已消失。


  另外,佤語言的地區性差異極大,根據中國大陸南亞語專家的分類法 ,將佤語分類在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繃龍語支。與佤語同一語支的民族還有雲南省境內的布朗族、德昂族,以及緬甸西北部的三島人(Samtau)、泰國東北部的拉佤人(Lawa)等。居住於於緬甸的崩龍(Palaung)與雲南的德昂族屬同一民族,人口約有330,000之多。三島人人口約有50,000人,分佈在緬甸東北部與雲南省?海縣布朗山接壤的邊境地區,與雲南布朗族的語言最為接近。拉佤人人口(Lawa/ Lua)約有10,000人,主要居住泰國北部清邁附近的荷縣、夜沙良縣等地 。若以佤繃龍語支在大陸東南亞的地理分佈來看,涵蓋範圍在瀾滄江(湄公河)以東和怒江(薩爾溫江)以西所形成的狹長地帶,最北在北緯二十四度,最南在北緯十八度圍成的區域間,跨越中國大陸雲南省、緬甸西北部、泰國北部及東北部等地,這即是南亞語語言學家所通稱的佤繃龍語支的族群在原居地的地理分佈範圍


  中國大陸南亞語專家更習慣將雲南佤語區分為三種方言,包括有:布饒克 [pa rauk] 方言分佈於阿佤山較邊緣地帶的滄源縣大部份、瀾滄縣北部、雙江縣、耿馬縣少部份地區,佤 [va] 方言分佈在鎮康縣、永德縣以及鳳慶縣,阿佤 [a va] 方言位在阿佤山中心地帶的西盟縣、孟連縣與瀾滄縣部份地區。雖然,中國境內所使用的佤語,依語音的不同區分為三類,上述分佈的地區並不能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如:滄源縣南腊鄉南腊村公所中寨的佤話則是屬於佤方言,並不是布饒克方言,因其先民是由鎮康、永德一帶遷居至此的 。三分法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根據當地佤族對民族認同的自身說法,而不純粹是學術語彙。
 
 
芮逸夫,〈滇緬邊境四族小記〉,刊於芮逸夫,《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頁464。
顏其香、周植志,《中國孟高棉語族語言與南亞語系》(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王敬騮(編),《佤語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4);趙岩社、趙福和(編),《佤語語法》(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8);周植志、顏其香、陳國慶,《佤語方言研究》。
顏其香、周植志,《中國孟高棉語族語言與南亞語系》。
Gerard Diffloth. “The Wa Language.”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 Area 5(2) (Berkeley: 1980), pp. 1-182.
顏其香、周植志,《中國孟高棉語族語言與南亞語系》,頁168。
 
人口與地理:「阿佤山」、佤邦 佤族王位的歷史:葫蘆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