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節慶 歷史之爭
 
  傣族是中國官方認定的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五零年代中國投入民族識別工作之時,傣族已是雲南地區十三個已被確定不必再做識別的民族。中國的學者與官方根據共同地域、語言、經濟生活與共同心裡素質將各個不同的文化不同語言的人民都歸類為傣族。傣族這個族稱並非自稱,是由學者與官方共同創造出來的, 含括在傣族名稱之下的族群自稱不同,語言不一定相通,生活習俗有別,宗教信仰也有異。同樣是信仰佛教的傣族地區,西雙版納與德宏兩地不僅語言文字不同,生活習俗也有異;更遑論不信佛教紅河上游地區的傣族。因此在這一部份著重在同被歸類為傣族中的差異性,主要是呈現宗教方面的異同;不過同時學界上對於傣族相關的歷史爭論不休也是值得討論的。
 
 
1951年德宏與西雙版納的代表赴北京開會,商討擺夷改稱後的民族稱名。德宏希望以「泰」為名,西雙版納則堅持要有「dai」的發音,雙方爭執不下。最後由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出面,建議在「泰」字加一「人」邊而成為「傣」,讀之為「dai(歹)」(見謝世忠 1993 ,頁54)。
 
民族節慶 歷史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