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處由傣泰民族建立的憍賞彌國與一般考證在印度的憍賞彌國是不同的王國。 |
 |
一五七零年 泐國第二十一任國王將全境分為十二個匯集並提供貢賦的行政單位,傣語稱為Panna。自此 泐國又稱Sipsong(十二之意)Panna,即西雙版納(見謝世忠 1993 ,頁91)。 |
 |
召片領,意為廣大土地之主,本來泛稱地方上的部落酋長,後專指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即指元朝所封的徹里總管,明清兩代所封的車里宣慰使。在召片領統治的土地內,分為二十多個 ,各 皆有固定的勢力範圍,並有世襲的酋長稱為召 。 |
 |
泐史是用傣文記載的史書,由李拂一先生1947年譯成中文在雲南昆明出版,又於1983年在台灣再版。 |
 |
在討論傣泰關係時,需先把北泰(以清邁為中心)和東北泰(被稱為I-san的地區),與典型的泰人區(以曼谷為中心,舊稱暹邏)做區辨。清邁的泰族語言文字、信仰儀式等均不同於曼谷暹邏人;而I-san的主要居民為寮族。十九世紀末葉之前,北泰與東北泰地區分別存有數十個獨立或半獨立的王子國,後來曼谷王朝發展國族-國家的意圖,才把此兩區域納入暹邏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