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簡介與現況 】
人口與地理
族群
語言與文字
歷史
文化特徵
民族節慶
【 歷史、社會與文化 】
族群的起源
父子連名制
建築型式
生計型態與區域經濟
服飾
【 主題研究 】
主題研究
「體」的供養
「魂」的保固
喪禮中的交換
未婚死者的喪禮
【 總結 】
總結
【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 作者資訊 】
作者資訊
【 回中國西南民族選單 】
公共儀式舉行前,「小米谷」(宗儀頭人的副手)
沿著村中道路敲鑼通知
各戶男家長端著一桌子的食物去神樹林
參加公共儀式哈尼
哈尼族的民族節慶圍繞在農事祭儀的主題上,舉行時間是在具農業作息意義的氣候變化季節裡,而且幾乎都具有宗教儀式特質,例如二月插秧、播種時的「俄瑪突」、六月雨季稻穀抽穗時的「苦扎扎」、八月收割前採摘新穗獻祭祖先的「嘗新米節」等。儘管在舉辦這些歲時祭儀時,是以嚴格的儀式操作程序進行,甚至有許多禁忌要遵守,例如「俄瑪突」時,為了強調「村寨」獨立單位,禁止不同村寨之間互相拜訪往來,但歡渡節慶的氣氛仍然普遍存在於村寨之中。
男人們整建苦扎扎儀式小屋
苦扎扎儀式中,各個家戶的男性代表
端出一桌子的食物聚集共食
嚴格來講,宗教性意味較薄弱,單純地具娛樂性質的傳統節慶只有「十月年」,由於哈尼曆法的歲首是十月,所以在十月煮湯圓、祭祖先歡度新年,此外,就是受漢族影響而一同過節的「ze
na na 」(漢族的端午節)、「八月十五」(漢族的中秋節),以及漢族的農曆春節。在農曆五月五日那一天,哈尼人也如同漢人一般會包粽子食用,另外要獻祭祖先,儘管節日時間大致相同、
現行的哈尼曆法與漢族農曆的日子大致相似,但對於閏月的應用與否就有所差異,有時哈尼曆法就不用閏月計算時間;就算是不同哈尼村寨對閏月的態度也不一樣,有些村寨會與農曆一般計算閏月,有些則是不算或是延後算。
歡慶方式部份相似,甚至我1998年在哈尼村寨也曾聽過類似屈原的故事(只是屈原轉變成古代某位哈尼英雄),然而,對哈尼人而言,五月份正是季節轉入雨季的時候,「ze
na na 」指的是「雨天休息」,可見「ze na na 」與端午節實質上相異。至於八月十五日的「八月十五」,哈尼人的慶祝方式就只有吃甜湯圓或甜糯米糕。
儘管哈尼族在面對漢族文化影響時,仍然保留本民族的詮釋方式,但不可諱言,在國家機制有效運行、交通便利、大眾媒體傳播普遍的現代情境中,漢族(甚至是西方歐美)強勢文化的影響已銳不可擋。近年來,由於「十月年」不具宗教儀式性質,沒有某種宇宙意義上的必要性,許多哈尼人已不再過哈尼曆法的「十月年」,而只過農曆的漢族新年。
公共儀式中,牛犧牲的血注入清水攪拌, 凝結成血凍,血凍也要各戶均分。
全村各家戶平均分配公共儀式中的牛犧牲
影片一
2004年雲南紅河州元陽縣箐口村「苦扎扎」公共儀式一----殺牛 檔案格式:AVI,
檔案大小:22.3 MB
播放
影片二
2004年雲南紅河州元陽縣箐口村「苦扎扎」公共儀式二----分牛肉 檔案格式:AVI,
檔案大小:12.1 MB
播放
影片三
2004年雲南紅河州元陽縣箐口村「苦扎扎」公共儀式三----各家戶向村寨長老敬酒 檔案格式:AVI,
檔案大小:10.3 MB
播放
現行的哈尼曆法與漢族農曆的日子大致相似,但對於閏月的應用與否就有所差異,有時哈尼曆法就不用閏月計算時間;就算是不同哈尼村寨對閏月的態度也不一樣,有些村寨會與農曆一般計算閏月,有些則是不算或是延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