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苗名與支系
 
  「到底誰是苗族?」這個問題不會比「誰是漢人?」來得容易,漢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苗人的祖先是否可以追溯到與黃帝大戰的蚩尤呢?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三祖」研討會,會中要求為苗人的始祖蚩尤正名,大花苗姓楊的一支,以為蚩尤乃其遠祖,而大花苗至今仍舊保有「自」(祭祖活動),就是為了紀念蚩尤。漢人有文字,上古時期的歷史尚且難辨真偽,更何況是沒有文字的苗人。只能從漢文、彝文文獻中所記載的片段,來拼湊苗族史。


  苗,這個字作為一個族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十一世紀,《黎平府志》轉引胡定之的觀點:獸之輕利疾便莫貓若也,足捷而身輕,履險如夷,故(苗族)亦曰「貓」。以其為「三苗」之後,又曰「苗」。朱熹在「記三苗」中說:「沅、辰界有四種少數民族,其中做輕捷的叫做「貓」,並懷疑他們是「三苗之後」;又以古字少而每多通假為由,推測「三苗」的「苗」字應正做「貓」。」早在吳楚之際,三苗即以躍上中國的歷史舞臺,但「苗族」是否即為尚書中所記載之「三苗國」的後裔,卻是眾說紛紜。以今日學界所接受的說法是,湖廣地區乃為苗族的起源,在十三世紀以後遷往貴州、雲南、川南等地。


  面對這麼多的支系的苗族,我們很難真正去推出所謂的「起源」在那裡,證明苗族的祖先原居於洞庭湖邊,是否真的有可信的路線足以說明苗族近千年來的遷徙過程,的確是直得懷疑的,從證據上來看,即使是黔西地區的「六寨苗」可以追溯到吳三桂與陳有諒余部之戰,調兵川南,或者鎮寧縣馬場鄉苗族自稱祖先是「調北征南」時來此定居,也都只能說明西部苗族中川南與黔西、滇東南、滇南地區的關連,無法更進一步的論證西部苗族的遷移路線可上溯黔東南甚至湖廣地區。


  前陣子,有位苗族學者發表了一篇名為《西部苗族遷徙史詩非蚩尤時代苗族戰爭遷徙口碑史》的文章,這是一篇極有創見的文章,作者顛覆了過去苗族史學者上溯苗族始祖為蚩尤所根據的遷徙史詩,並不是描寫黃帝大戰蚩尤的史詩,而只是描寫在黔西北到滇西北地區苗族與彝族戰爭的史詩。這一篇文章,在苗族網站上引起極大的爭議,許多人抨擊作者的基本論點,要求作者重新檢討研究方向。爭議本身,恐怕比文章本身傳遞更多關於「起源」的訊息,作者從未宣稱苗族的始祖不是蚩尤,只是重新定義史詩本身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只不過當歷史悠久的「鐵証」被質疑,爭議與恐慌的另一面反倒是揭露了人們對「起源」的迷思。
 
語言 苗名與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