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縣城過年-粽粑 |
過年
壯族過農曆新年,一般是從農曆正月初一到十五,不過在臘月的二十七、八日,有些地方就開始殺年豬,包粽粑。臘月的最後一天,把房屋內外與神台打掃一番,家門與牛欄門邊貼上春聯,殺雞殺鴨祭拜祖先與村落中的神祇後,傍晚開始全家聚在一起吃飯。初一凌晨開始放鞭炮,有些地方男女青年去村裡的廟奉茶,或者到地方上比較靈驗的廟祭拜。初一通常不去親戚家拜訪,多到廟裡面上香或者求符求籤。初一這天各地壯族有不同的習俗,例如有些地方年輕姑娘或者兒媳婦要去挑新水;東蘭、鳳山、巴馬一帶,會把代表牛的石頭拿回到家中牛欄養著,巴馬地區還要請六畜魂;有不少的壯家把農具清洗乾淨,拿到廳堂,貼上紅紙,用酒肉祭拜一番。初二以後才開始走親戚拜年與開始各種不同的春節活動,例如「開祝」、「打舂堂」、「祭螞」、「祭銅鼓」、「賽鑼鼓」、「裝古事隊」、「做廊」、「舞獅」、「舞雄雞」、「舞干國」、「舞春牛」、「跳牛頭舞」、「祭土主」、「拜姑媽」、「吃母粽」、「招罵」等。廣西的崇左、龍州、憑祥等地,正月初二就結束過年,到了正月的最後一天還補過一次年,叫過晚年。
參考覃聖敏1991,〈壯族春節習俗研究〉,廣西民族研究所編,《廣西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第四輯》,頁200-222。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
農曆七月十四日
|
那坡燒衣 |
祭拜祖先的節日。對壯人而言除正月過年外,就屬七月十四最重要了。儘管中元節是漢人的「鬼節」,這一天起地獄開門讓孤魂野鬼到人間來享受食物一個月,但是對壯人來講,七月十三日晚上開始,就開始殺鴨做粑過節了。七月十四日祭拜的對象是祖先,
這些祖先當然也包括發生意外而沒有在家裡壽終正寢的祖先,除了鴨與粑拿來祭祖先外,
|
安德放小船送厄運 |
還要製作紙衣服與紙錢燒給祖先。從七月十三日晚上起到十六日或者十八日這一段時間內,幾乎天天殺一隻鴨過節,兄弟之間相互請客吃飯喝酒,親戚之間也互相走訪,出嫁的女兒也帶著鴨與粑回到娘家幾天。
掃墓
壯族到墳前祭祖的日子。掃墓的日子因地而異,左、右江流域與紅水河上游一帶,是在農曆三月三日進行;有些地區在清明節(清明後穀雨前)掃墓,
|
貴水拜山 |
像是靖西縣城與城郊的一些村子。掃墓時,最重要的祭品是五色糯米飯,並且還要準備剪紙錢。掃墓時通常是男女老少,包括媳婦都一起去。掃墓前一天,由男子先去墳地除草整理,掃墓當天就是拿著祭品到墳墓前祭祀一番。祭拜後,在墳上面插紙錢與放鞭炮才算完成,有時候家族還會聚集在墳墓前吃一餐。廣西靖西縣的壯族,人死後的第一與第二年掃墓,是提前在農曆二月初一與二月初二舉行,稱做掃新墳。
螞節
又稱蛙婆節,是廣西紅水河流域的東蘭、巴馬、鳳山、天峨、南丹等縣份,在春節期間舉行的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與葬蛙婆的活動。這是一個以村為單位所進行的占卜儀式,主要由各個年齡層的男人所組成的螞隊負責此項活動,其中包括有螞頭、螞父、螞郎、老摩公及敲打銅鼓的隊員。整個過程中,螞隊員會敲打銅鼓。正月初
二,全村出動到田邊找青蛙,最先找到者成為螞郎,將青蛙交給螞頭,在原地進行祭祀後,才把青蛙放到竹筒棺材內並抬到螞亭,接著抬著青蛙的棺材遊村,打著銅鼓挨家挨戶去唱螞歌,接下來的一個月螞棺材白天被置放在螞亭,由村人去祭拜,這個時期稱孝螞,也就是替青蛙守靈,為期一個月。葬螞的前一晚,進行螞歌會,讚頌螞,青年男女藉此也進行對歌的社交活動。隔天則由摩公主持隆重的葬青蛙儀式,首先把去年埋的舊棺材挖出來,以青蛙骨頭的顏色判斷今年的氣候與收成,然後再把新的螞埋葬,結束後全村分食祭拜的祭品。
參考覃義生,1999,〈廣西東蘭壯族螞節的調查與研究〉,《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頁69-78。 |
|
|
|
|
參考覃聖敏1991,〈壯族春節習俗研究〉,廣西民族研究所編,《廣西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第四輯》,頁200-222。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
|
參考覃義生,1999,〈廣西東蘭壯族螞節的調查與研究〉,《廣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頁69-7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