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壯族是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族群,然而壯族一向被認為是漢化最深的一個族群,較少引起研究少數民族的學者之興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1920-30年代所做的少數民族調查,壯族就較少受到研究者的青睞,民俗學家鍾敬文先生的〈獞民略考〉一文強調壯族的農村和一般記憶中(漢人)的農村並沒有兩樣。在目前被認為廣西壯族人口最密集,傳統民族特色保留最好的縣份之一,靖西縣,1948年編印的《靖西縣志》就提到靖西縣的非漢人,一為獞一為儂(犬字旁)人,僅佔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一。但1950-60年代進行民族識別後,靖西縣壯族的人口就激增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中國學者從考古、歷史、語言、民族等學科的方法,證明壯族是土著族群,但是,當實際訪問這些現今生活在所謂壯族地區的人,
|
安德鎮大屯村黃家族譜 |
又發現他們的族譜或者傳說都提到自己的祖先是外地人,而且是外地的漢人。土官族譜記載的始祖,是外地人因為征戰的關係來到廣西,例如:田州的土官族譜提到岑氏祖先之一岑仲淑,是浙江餘姚人,隨狄青來征討儂智高。
谷口房男、白耀天編著,1998,《壯族土官族譜集成》。南寧市:廣西民族出版社。頁229。 |
筆者在廣西大新縣下雷鎮收集到的許氏土官族譜,也是提到一世祖許天傑,為北宋時「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白馬街人」,也是來征討儂智高。在靖西無論是訪問縣城的居民或者農村裡的村民,有關於其祖先的來源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廣東南海縣或者廣東其他地區。
松本光太郎對「漢人後裔意識」形成的原因與歷史發展進行討論。他認為土官漢人後裔意識的產生,與其所處的政治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松本光太郎,1989,〈壯民族意識的''再生''─從''漢人後裔''到''壯族''〉,范宏貴、顧有識編,《壯族論稿》,頁115-131。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
中國中央王朝透過土官間接統治土民,偽造族譜是土官用封建王朝的權威,正統化自己的身分與統治權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卑微的地位追求與漢族平等化。松本光太郎推測漢人後裔意識在秦統一嶺南時已經初步出現,宋代儂智高起義的平定,對民族意識的影響很大,到了明朝,土官被嚴格的控制,那時候開始偽造族譜,明清時期逐步的改土歸流,漢人大量的從內地來到壯族地區,其中經商者主要來自廣東與湖南,那些「來自廣東」的說法,可能和這個廣東漢人的進入有關,但是族群間的械鬥,則顯示壯族與漢族的界線仍然存在,民國時代,以漢族為主的民族主義,對漢人後裔意識也有助長的作用,因此很多說壯話的人仍自稱為漢人。 |
|
|
|
黃福海編,1948,《靖西縣志》(油印本)。 |
|
谷口房男、白耀天編著,1998,《壯族土官族譜集成》。南寧市:廣西民族出版社。頁229。 |
|
松本光太郎,1989,〈壯民族意識的''再生''─從''漢人後裔''到''壯族''〉,范宏貴、顧有識編,《壯族論稿》,頁115-131。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