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動物,為什麼止有人類能不斷的進步,能創造文化?因為人類有歷史,而別的動物沒有。因為他們沒有歷史,不能把過去的經驗傳說下去,作為一層層累積上去的基礎,所以不容易進步。……同是動物,為什麼只有人類能創造歷史,而別的動物沒有?因為人類有變化無窮的語言,而後來又有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有這種特殊的語言,而因以產生歷史,這也是人類在動物中特別進步的要點,而語言學與歷史學,便是和我們最有密切關係的科學。


  蔡元培在1928年的〈集刊發刊辭〉中指出了人類和別的動物最大的不同是只有人類有歷史和語言。發刊辭中的歷史和語言在蔡元培當時文章的脈絡只是並列的兩個觀念,但歷史學和語言學在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之後,語言學成為廣義歷史材料的一部分。傅斯年在他〈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提到語言學和歷史學在中國發達都很早,而在歐洲是很晚近才發展起來的。何以近代西洋語言學的發展超出中國呢?傅斯年認為關鍵之處在於方法,而方法的進步端看材料的擴充。


  語言學作為廣義歷史材料的一部分是中國語言學成立之始相當重要的一個起點。從上段可以得知,傅認為傳統中國的語言學是進步的,而這個傳統是「保持亭林﹝顧炎武﹞,百詩﹝閻若璩﹞的遺訓,……亭林以語言按照時和地變遷的這一觀念看的頗清楚,百詩於文籍考訂上成那末一個偉大的模範著作。」乾嘉以來的樸學考證傳統是為當時知識份子所信服的,故歷史語言所的語言學是考證的語言學(philology),而不是linguistics。搭配傳統的考證,並以歷史架構語言學,當時語言學的工作最主要有兩個工作,早期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對語言史的重建。這包括漢語和非漢語。漢語史主要是以音韻史為主,為使材料不受限於韻書或其他文獻資料,語言學家趙元任便展開各種漢語方言的大規模田野調查。漢語方言的調查,很少在學理上做探討,研究人員他們主要的興趣是現代方言如何和古音連接起來。


  在非漢語的語言學研究方面,有「非漢語語言學之父」的李方桂,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研究的先驅者。根據他自己所說的,當初是為了解決漢語的問題,才對週邊的語言進行調查研究,尤其在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語言,包括藏緬語言、僮(傣)侗語言和苗傜語言。在進行調查時,李方桂還陪養了一批人,如張琨、馬學良等。


  馬學良在歷史語言研究所前後將進十年的時間,先於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師從李方桂攻讀語言學,畢業後,留所任助理研究員。民國二十九年,跟隨李方桂至雲南路南進行調查,記錄彝族語言。彝族是中國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支系複雜,語言分岐大,一般分為六個方言,有獨創的表意音節文字,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當時除國外的少數資料外,很少彝族的研究資料。一九四五年史語所所編的《六同別錄》中,馬學良發現了元音鬆緊的特性,強調了其在彝語及彝緬語系的重要性。後來由於戰亂,史語所遷往四川南溪李莊,馬學良繼續將其在彝族的調查整理出來並撰寫碩士論文,一九四一年在李方桂的指導下完成〈撒尼裸語語法〉。是當時第一本完全使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寫成的少數民族語言的語法著作。


  在李方桂或當時馬學良的著作中,有一些特點在於,他們相信科學的重建劃分漢語詞類的科學體系,並強調少數民族的語言在漢藏語言的相似性。漢藏語言的屬性問題,其實是和漢藏語言研究中的一個爭論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吸引了相當多學者的關注。漢藏語言的屬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漢藏語系的成立、壯侗、苗傜語言的歸屬和藏緬語言的分類。對漢藏語系的存疑,首先以壯侗、苗傜不屬於漢藏語言為前提,其次是藏緬語言與漢語差異較大,特別是語法上的差別。透過馬學良在晚年對漢藏語言的總體看法,我們可以思考所謂的多元一體,或是語言學背後歷史比較法所代來的框假,促使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就有固定的預設,而這個預設和國族邊緣的建構又有如此密切的聯繫,他的合理性與部分建構出來的本質,是值得商榷和質疑的,他說:

    漢藏語言是多元一體的格局,不同的語言具有共同的來源和相似的發展……在漢藏語言內部,苗傜語言和壯侗語言比較接近,其次是漢語,差異最大的是藏緬語言。從這個角度說,漢語是漢藏語言同源鏈上苗傜、壯侗語言和藏緬語言之間的橋樑。


  我們整理少數民族古籍,正是為了豐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無產階級文化的需要。……要確立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貢獻及其地位以提高少數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透過進一步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振興中華,為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實現四個現代化,將會產生積級作用。
 
梅祖麟
  〈中國語言學的傳統與創新〉,《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
 
李壬癸
  〈七十年來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回顧〉,《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
 
馬學良
  〈歷史的足音〉,《新學術之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馬學良
  《馬學良學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馬學良
  《民族語言研究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王建民
  《中國民族學史》(上)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7。